您的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017-11-22 15:03:04 来源:成都日报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r\n
  
\r\n
  在新时代条件下,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n
  
\r\n
  “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不仅仅表现为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文化这些“硬性需要”,还表现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人民的参与感、公平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等“软性需要”
\r\n
  
\r\n
  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行业不平衡、领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等方面;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
\r\n
  
\r\n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提出来的十四个基本方略,是破解主要矛盾的核心举措
\r\n
  
\r\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判断,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r\n
  
\r\n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r\n
  
\r\n
  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r\n
  
\r\n
  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时代的表现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就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新中国成立后,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把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判断的指引下,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1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八大的判断,并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将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r\n
  
\r\n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领域全面思考后得出的正确论断。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政治依据和理论前提,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成败兴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主要矛盾新的提法,是我们党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的科学判断。
\r\n
  
\r\n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同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谋划和推进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r\n
  
\r\n
  把握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
\r\n
  
\r\n
  必须科学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
\r\n
  
\r\n
  在新时代条件下,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超越了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内涵和外延。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群众从追求基本的衣食住行到追求全面发展,不仅仅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基本生活问题,还关心污染治理、政府廉洁、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和贫富差距等公共问题,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不仅仅表现为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文化这些“硬性需要”,还表现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人民的参与感、公平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等“软性需要”。群众消费从追求数量为主转变为追求品质为主。这种情况下,继续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已不符合实际。
\r\n
  
\r\n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在更高的层次、更为广泛的领域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综合国力和人均收入都处于很低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我们面对的突出问题已经转变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行业不平衡、领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等方面;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等方面。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还表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矛盾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且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是已经成为现阶段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同时,这一主要矛盾,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存在。
\r\n
  
\r\n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r\n
  
\r\n
  十四个基本方略
\r\n
  
\r\n
  是破解主要矛盾的核心举措
\r\n
  
\r\n
  围绕破解新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提出来的十四个基本方略,是破解主要矛盾的核心举措。
\r\n
  
\r\n
  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r\n
  
\r\n
  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继续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需要不断拓展、丰富和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现实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虽然受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但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一制约将不断得到缓解。
\r\n
  
\r\n
  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实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观察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继承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精髓,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与创造精神,对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作出重大发展。
\r\n
  
\r\n
  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这种不平衡和不充分并不是单指经济方面的问题,而是表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r\n
  
\r\n
  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表现为落后的供给能力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深刻把握这一点。
\r\n
  
\r\n
  (作者:戴立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于晓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