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提升教育整顿实效
2021-07-16 15:11:14 来源:四川法治报

把教育整顿实效转化为群众的实惠


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提升教育整顿实效


  6月28日,在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成都市新津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琼被评为“四川司法行政好榜样”。陈琼的背后,还可以看到更多的先进典型,突显出新津区司法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实效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8a73c179c04eb45c3f7e722259f5f808.jpg\"/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津区司法局坚持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效能,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聚焦重点难点撑起保障合法权益的“保护伞”


  5月14日,新津区法律援助中心收到6名农民工送来的锦旗。去年10月,在某保安公司上班的陈某等6人,被公司未按合同要求调至离家很远的工作地点。陈某等既不愿去却又找不到办法与公司沟通,遂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法援中心当即启动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历时6个月,为陈某等6人争取到经济补偿金4万余元。


  陈琼告诉记者,为维护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应援优援”,该中心开辟了绿色通道,无需经过经济审查,即可当天指派律师直接援助,从“最多跑一次”变为“最多跑一地”。对困难群众的申请采取书面承诺方式,不再要求提供证明经济困难的材料,有效解决困难群众“跑路多”“办证难”的问题。对于授权委托书、证据材料等非必要申请材料缺失的案件,给予先行受理,实现法律援助“跑一次是常态,零跑腿是目标”。


  除“坐诊”外,新津区法律援助中心还主动“巡诊”。今年5月以来,该区持续开展了以“法律援助进工地、服务保障农民工”为主题的农民工劳动合同体检暨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累计排查欠薪类纠纷隐患47件,办结欠薪类案件172件。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新津区法律援助中心累计接待法律咨询3501件,办结案件233件。


  深化共治共享架起政府与群众间的“连心桥”


  “离婚协议约定女儿的教育费由前夫承担,现在他却拒付……”今年5月,陈女士听说社区张贴的法律服务太阳码可以直接连线社区律师,便扫码进入“智慧法律服务”小程序并拨通了律师的电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事情却得到圆满的解决。


  像陈女士一样,通过“智慧法律服务”平台寻求法律帮助的群众日渐增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新津区司法局一方面积极推广“智慧法律服务”平台,引导群众“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一方面选拔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律师值班,实现12348法律热线以及“智慧法律服务”平台前后台服务保障有机结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时段贯通、全天候响应。


  现在,14名律师、3名公证员、500余名调解员和18名后台服务工作人员全部入驻该平台,同时入驻81个村(社区)居民微信群,开展线上远程服务,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00%覆盖率。截至目前,村(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847人次,开展“津法新治·法治与你同行”讲座41场,参与调解纠纷11件,提供审查合同法律服务18件,推送法律资讯720条,架起了政府和群众间的“连心桥”。


  助推提质提效引领法治社会创建“新风尚”


  “你对我区的‘八五’普法有什么意见?”“你希望我们多普及些什么法律知识?”为更好实现“八五”普法规划落地落实,13日,新津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暨成都市“云学法”智慧普法宣传活动现场,该区30余个部门摆摊征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


  为营造更浓厚的法治氛围,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新津区司法局编制了法治需求调查问卷和普法清单,按需开展“法律七进”巡回讲堂、法治宣传进万家等活动;建立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库,将群众身边的典型执法案例、热点法律问题落实到“以案说法基层行”活动;统筹司法所、社区法律之家、法治文化设施进行一体化打造,实现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基层治理有机融合。


  新津区司法局联合民政、社治等部门,启动新一轮“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比创建,推动法治建设与社区营造一体推进、同频共振,引领全民参与法治社会创建“新风尚”。


  记者 曾昌文 朱佳琦 实习生 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