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成都
成都法院在全国率先推进诉源治理改革
2018-02-26 11:43:12 来源:成都日报

\"\"
\r\n
\r\n
成都法官送法到田间地头
\r\n
  
\r\n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的新矛盾,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r\n
  
\r\n
  2016年以来,成都法院围绕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理念,将传统“无讼”文化融入现代法治文明,将群众多元解纷需求融入司法服务保障,在全国率先推进诉源治理改革,一方面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努力防范纠纷于未然,借助多元力量化解纠纷于诉前,另一方面优质高效化解已形成诉讼的纠纷,通过内外并举、标本兼治,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r\n
  
\r\n
  深入基层助善治
\r\n
  
\r\n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r\n
  
\r\n
  全市法院在2015年出台26项措施“治标”基础上,2016年从“治本”的角度,下发专门意见,提出5个方面57项诉源治理工作措施,构建起分层递进式诉源治理模式,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
\r\n
  
\r\n
  法院始终将诉源治理的重点放在基层,重心放在纠纷的萌芽状态,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去年,新津法院与社区共建“法治诊所”,为社区群众提供解纷咨询服务108次,化解矛盾纠纷145件;成华法院借助“大联动,微治理”网格,延伸诉讼服务到街道社区;武侯法院设置基层“法治指导员”,为街道社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和对口调解指导;金堂法院构建“说事评理”乡村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蒲江法院构建五老民间调解机制;大邑法院推动构建“无讼社区”机制,2017年通过该机制化解矛盾纠纷3668件。
\r\n
  
\r\n
  为满足信息化时代群众对多元解纷的需要,“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成都两级法院同步打造网上诉讼服务中心、阳光司法APP、12368司法服务热线与“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构建立体化全天候普惠式诉源治理综合服务平台,致力将群众“家门口”解决不了的纠纷引入网上专业平台化解。
\r\n
  
\r\n
  与此同时,全市法院主动对接党政机关、社会群团、各类调解组织和仲裁、公证、律协等主体,建立资源充足、形式多样的诉非衔接机制,进一步推进纠纷化解在诉前。如武侯法院设立“诉讼与公证协同中心”;双流法院设立诉非协同“大超市”,将律师、行业协会、仲裁、公证、“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等优质资源引入,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解纷服务。全市法院积极联合有关机关、行业协会、调解组织,建成多个“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近三年处理了78余万件案件,仅3.1%进入诉讼。在向外借力的同时,两级法院还注重为非诉解纷机制提供司法保障,2016年以来,依法确认了4982件调解协议效力,确认率达93.89%。
\r\n
  
\r\n
  优化庭审提质效
\r\n
  
\r\n
  把案件纠纷解决在“诉内”
\r\n
  
\r\n
  2016年起,成都法院全程全域深化“诉源治理”,不仅从外部覆盖纠纷发生的所有领域、地域,而且从法院内部贯穿“所有案件、所有流程”,通过增强立审执之间的联动,配套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民事庭审优质化、行政诉讼优化审”三大庭审改革和“执行一体化”改革,实现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各个环节的分流过滤与多元化解。通过出台24个类案审理指南,统一16类84个民商事案件裁判规则,促进法律适用统一,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尽力将纠纷优质高效化解在诉内,避免发生“再诉”。通过公正、规范、文明、权威、高效的司法活动,减少信访投诉,2017年信访投诉次数同比减少6.54%。
\r\n
  
\r\n
  开展“诉源治理”以来,全市法院共通过“线上”“线下”前端化解各类纠纷52.5万余件。其中,通过诉前和诉中调解成功70568件,占同期受理民商事案件总量的21.77%;通过多调联动、“一站式”预防解纷平台成功化解纠纷45万余件,占相关领域矛盾纠纷总量的96.77%;通过“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调解成功4995件。2017年12月1日,成都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在全省法院推广。2018年1月,市委社治委明确将法院“诉源治理”的经验做法纳入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蒲江“五老”调解、大邑“无讼社区”等一批特色化创新经验被中央媒体关注。
\r\n
  
\r\n
  记者: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