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成都
成都两会上 律师开良方
2021-02-04 17:46:11 来源:四川法治报

  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法治成都建设


  成都两会上律师开良方


\"078943c7237779f457cb4f2199eb9d39.jpg\"/


\"42d053a5fc82990edffc21b415056432.jpg\"/


\"28812c2270e041fff6f804d41ad7d133.jpg\"/


\"5c2b720b1b2515be2d303d6d0bb04247.jpg\"/


\"f9170c339f2bfc3c90818a939b08d453.jpg\"/


\"e5b1355d37331942bbd0b84fe870c3c9.jpg\"/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朱佳琦 实习生 都鑫 受访者供图


  2020年12月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成都将深入实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正在召开的成都市两会上,多名律师界代表委员围绕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法治成都建设,提出了许多议案、提案、建议。本报记者近日连线其中的几名代表委员,听听他们开出的“良方”。


  成都市政协委员、市律师协会会长王宗旗:


  希望“三中心”建设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扶持


  2019年11月,成都市律师协会在全国率先打造了集“国际仲裁、商事调解、外国法查明”三大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商事法律服务平台。


  截至2020年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都国际仲裁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西南)中心”“一带一路外国法查明(西南)中心”(以下简称“三中心”)已累计受理国际仲裁、涉外调解等案件2392件,标的额30.3亿元;受理外国法查明案件287件,提供外国法查明3000余次。


  2020年疫情期间,“三中心”协助企业获取“不可抗力”事实证明,及时介入调解多起涉外案件,为企业挽回外贸损失2300万美元。


  王宗旗表示,尽管“三中心”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三中心”中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西南)中心”“一带一路外国法查明(西南)中心”,囿于成立时间较短、运营业务较新、无经费来源等局限,在日常管理、具体运营、人才储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希望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扶持。


  成都市政协常委、社法民宗委兼职副主任、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蒲虎: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保障民企健康发展


  蒲虎提交了《在刑事司法活动中注重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蒲虎表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司法机关认识和理念不一致,导致实际工作中,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因经营涉嫌犯罪的处理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蒲虎建议,一是要对民营企业因经营活动引发的犯罪,坚持严格立案条件、少捕慎捕和能轻则轻的原则,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活动。二是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办案机关要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影响,坚决杜绝“保护性查封”等现象。三是办案机关不得长期把案件“挂”在那里不闻不问,检察机关要履行法律监督机关职能,对不及时依法撤案的人员和单位要严肃问责。四是建议检察机关牵头探索刑事合规建设,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刑事体检,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合规体系,同时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政商关系健康互动。“为企业留下一条生路,也就为社会留下更多就业机会,为千家万户留下更多保障。”蒲虎说。


  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运逵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海玲:


  完善商事纠纷调解体系化


  胡海玲提交了《完善商事纠纷调解体系化,有效助推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胡海玲表示,无论现行政策法律规范,还是商事纠纷化解实效,均需要大力推动商事纠纷化解体系化改革。


  胡海玲建议,完善商事纠纷调解体系化,将有效解决司法系统缓解诉讼压力的强烈诉求。一是要重视调解法治化引领,整合法院、司法行政、行业组织以及公益组织等各种机构的人力资源,构建体系化的“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二是要立足调解规则化设计,对程序、法律文书格式统一、规则化等进行统一,提高并拓宽真正诉源治理的路径。三是要强化调解规范化运行。四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调解员队伍,探索建立职业化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五是要提升调解智慧化保障,将各类调解平台资源有效整合连接,真正实现“一站式”纠纷解决的网络平台。六是要确保调解物资保障及激励机制问题对于调解机构及人员的物质保障,建立多渠道的经费供给和分配制度。


  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李大福:


  深入推进成都市公园城市有机更新


  李大福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列为“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但目前存在政策间不协调、不匹配情形,各地试点做法各不相同,很难简单借鉴。


  对此,李大福建议,今年可以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出台配套政策,优化既有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政策,争取国家部委授予成渝双城“城市有机更新试点城市”;要加强宣传引导,凝聚共识,营造各方共赢城市更新氛围;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扫除社会资本参与政策障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增强城市更新吸引力;设立成都城市有机更新基金,打造城市有机更新专业团队,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成都市人大代表、北京万商天勤(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韩冬:


  推进《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条例》立法


  “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基础比较薄弱,存在经费保障不足、投入不足等问题,还尚未上升为政府的管理职能。”韩冬带来了关于推进《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条例》立法的建议。


  他表示,通过立法,能够从法律上将公共法律服务的概念、范围、方式方法、服务标准和责任主体等明确下来,规范公共法律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保障激励和监督奖惩等制度,保证公共法律服务的合法性与严肃性;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所涉及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规定各方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明确法律责任,为全社会支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使人民群众获得公共法律服务的渠道更加通畅,为人民群众防范法律风险、实现和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智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世铭:


  建议切实加强实用性法治人才培训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国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要切实践行会议提出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战略部署,法治人才是最基本的保障和支撑,尤其是区县级以下的基层政府和司法机关,担负着巨大的基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构建的任务,需要大量的实用性,复合性的法治人才。”陈世铭说。


  对此,陈世铭建议,充分发挥成都市已有的中、高级法治人才资源的作用,分门别类进行整合,借助大专院校专家辅导支撑,先行培养一批专家型师资队伍;切合实际工作需要,以具体问题为导向,采取条块结合方式对广大一线行政执法,经济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开展相关实用法律,特别是工作实务的系统培训;将领导干部的培训与一线实操执法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相结合;将职业人员的专业性持续提升培训和广普性实用人才培训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