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法制日报 | 成都创新“双线融合”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0-06-18 15:02:07 来源:成都政法

  6月18日,《法制日报》“理论调研版”头条刊发成都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德运同志署名文章《创新“双线融合”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


  创新“双线融合”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川省成都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全面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经验,创新党委领导“双线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逐步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有力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微信截图_20200618150421.png\"/


  坚持完善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体制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委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市委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立由市委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


  强化党委社治委统筹协调功能。率先在城乡党委组织体系中组建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基层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治理体系。全面聚焦巩固基层基础和满足民生需求,加强制度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机制统筹,坚持和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践,构筑社区发展治理强基础、优服务、惠民生的高线。


  强化党委政法委职能作用。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四川省委实施细则,创新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和社会治理区域协作机制,推进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筑牢社会综合治理防风险、促法治、保平安的底线。


  创新党委领导“双线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推动党组织有效嵌入各类基层社会组织和新兴领域。探索将党群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综治中心统建;将网格员、社区综治队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管;将社治和综治两项职责由镇(街道)政法委员统抓;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向社区层面拓展延伸、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衔接融合,共同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


  坚持完善政府负责的工作体制


  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纳入公共财政保障。


  切实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主动承担和切实履行本行业、本领域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主管责任。提高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运行效率,推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充分依托“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推动综治中心、网络理政中心、公安指挥中心、数字城管中心等并轨运行,构建自下而上发现解决问题隐患与自上而下受理办理群众诉求相结合的“双轴并行”工作体系,积极推动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治联动。


  切实发挥条块协同联动作用。深化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剥离镇(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基本形成功能区主责产业发展、镇(街道)主责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市县执法部门统一执法的职责分工,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推动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


  切实发挥基层自主统筹作用。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原则,全面赋予镇(街道)在资金统筹和人员管理使用上更大的自主权。推动镇(街道)、社区层面工作力量优化整合,探索推行“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络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同步建立基层服务评估机制,完善服务指南、质量承诺、服务记录追溯、服务绩效评价等制度,推动基层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坚持完善多元主体的共治体制


  依法厘清政府与社会边界,促进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民主化和协同化水平,实现多元社会主体良性互动,多种治理方式同频共振,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治理格局。


  健全民主协商机制。完善程序科学、环节完整的民主协商体制,明确协商内容、拓展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运用协商成果,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两委员一代表工作室”全覆盖,就市域内涉及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妇联、团委、工商联等各群团组织阵地作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有效承接社会治理具体事务,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承担社会责任。推进住宅小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广泛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以“爱成都·迎大运”共建共治共享“七大行动”为载体,调动全市40余万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