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四川政法声音 | “我为群众办实事”,四川政法机关这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1-04-13 10:02:14 来源:四川政法声音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各级政法单位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群众满意度来检验教育整顿成效。乐山、成都、雅安、巴中部分市级政法单位是怎么做的?和政法君一起来看——


  乐山


  市中院开展“法润嘉州”司法惠民十大行动


  ——司法需求大调研。聚焦环境资源、扫黑除恶、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领域精选课题,组建12个调研组深入一线了解实情、掌握民意、破解难题,已征求意见建议381条,形成调研报告15篇,7项调研成果转化为规范性制度文件或司法建议。


  ——源头纠纷大治理。全面整合司法、行政、社会资源,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商事调解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设,推出“一窗受理、联合调处、就地化解”服务,已在前端有效化解矛盾3200余起。


  ——院庭领导大接访。修订完善《接访制度》,落实院庭领导带案下访、定期接访、重点约访、上门回访四项机制,确保访有重点、访有结果、访有回音。加大院庭领导现场接访力度,对所有信访问题,能够现场办理的,一律现场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限期答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通过现场接访有效化解45起信访事项,化解率达69%。


  ——审判质效大提升。建立均衡结案机制,将均衡结案目标任务分解到月、落实到团队,杜绝“忙闲不均、先松后紧”问题,结案率同比提高21.5%、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34.2%。


  ——治重化积大攻坚。主动承办中央、省信联办交办的疑难复杂信访积案,落实“一案一策”,推动信访积案及时妥善化解,已化解69件、化解率81.18%,居全省法院前列。


  ——民生执行大会战。组建民生执行攻坚队伍,加强立、审、执衔接配合,采取逐案梳理、精准查控、严厉打击等方式,集中执结民工工资、医疗损害赔偿等案件306件,到位金额2645万元。


  ——扶弱济困大帮扶。推出8条扶弱济困措施,对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当事人、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等,由市县两级法院联动救助,确保“应救尽救”,已办结司法救助案件11件、救助15人、30.8万元。


  ——诉服环境大优化。设置“党员示范窗口”、老弱群体“绿色窗口”“24小时法院”,畅通律师服务专用通道,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一站式、零障碍诉讼服务,当场立案率95%以上,网上立案2577件、同比增长366%。


  ——营商环境大改善。与工商联共建12个“法官工作站”,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现场解答企业用工、商品买卖、金融借贷等问题。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健全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力争化解长期未结破产案件20件以上。


  ——法进基层大宣传。持续培育做响“法官讲法”品牌,采取可选式学习套餐、行进式现场教学、提问式分享交流等模式,开展送法、讲法、普法、释法活动上百场次。在自媒体开设普法宣传专栏,精心策划“一月一主题”短视频普法活动,《打击老赖》点击量破千万。


  成都


  市检察院以“四化”为抓手,办好群众关心事


  ——群众信访精细化。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对信件、来访、网络、电话等群众诉求进行一站式受理。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开展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回头看”专项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服务工作的精准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完善信访联络员工作制度,推动形成涉检信访联动化解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信访公开听证,主动接受驻院值班律师、社区群众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赢得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信联办交办信访化解率达60%。


  ——服务企业便利化。采取实地走访调研、讲授法律知识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启动“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体检”专项活动,编制对照检查表,一企一表,帮助企业查找疏漏、预防纠纷和化解风险,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水平。探索“检企共建”模式,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党组织、工会组织,制定科学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增强企业组织管理能力;针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安全隐患,开展刑事风险防控培训,促进企业依法健康稳定发展。


  ——环境治理系统化。探索建立“河(湖、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落实“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深化“守护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公益保护、“两江同护三水共治”等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领域案件28件,依法惩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类刑事犯罪案件20件26人,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加强与市公安局协同配合,提前介入涉黑涉恶案件,确保案件质效。深入“打伞破网”,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涉黑涉恶案件回头看,落实“一案三查”、评查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深挖彻查“保护伞”“关系网”。严格落实“每案必建议”制度,结合新办理的涉黑涉恶案件,针对行业、地区、领域乱象制发检察建议,从源头防范和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


  雅安


  市公安机关推出“四个联袂”践行执法为民


  ——“调研+纳谏”把准实情。制发《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方案》,深入基层、群众和企业走访调研,收集意见建议24条,形成调研报告12篇。组织召开“开门纳谏”座谈会,征求社会各界代表建议26条;结合“六进六边”等活动,主动公开联系电话和举报投诉电话,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两微一端”平台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开门评警、开门纳谏,收集掌握民情民意。


  ——“政策+服务”惠民利企。推动“互联网+公安”融合,依托“微户政”等工作平台,将大量“窗口办”迁移至网上“指尖办”。制定“放管服”改革便民服务措施15条,试点开展“一窗通办”,在全市58个受理点推行自助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以“防止企业自身实施经济犯罪、防止企业内部发生职务犯罪、防止企业遭受经济犯罪侵害”为重点的“三防”工作,走访生产经营企业500余家次,及时受理相关线索,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建设+调处”强基固本。争取党政重视,将“智慧斑马线系统”列入2021年民生实事票决项目,总投资1200余万元。组织开展城区道路标识维护优化服务项目,优化调整18个信号灯路口配时和13个路口交通组织,完善信号灯配套建设,筑牢生命防护工程。积极探索“枫桥经验”雅安公安实践,推行“戴鹏群众工作法”“藏汉双语调解”“德古调解”“茶源义警”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5个派出所被命名为全省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防范+打击”保障安宁。建成反诈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网络电信诈骗预防宣传,侦破涉网违法犯罪案件147起,止付金额1.45亿元。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行业领域,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组织开展“净边”“天府破冰”“两打三控”“禁种铲毒”等严打整治行动,新发现吸毒人员连续3年下降,制毒物品出川“零流出”,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巴中


  市司法局创新开展为民服务“百千万”活动


  ——法治体检进百企,精准服务促发展。开展一次实地走访,通过一封倡议书、一份征求意见函、一场座谈会,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梳理法律风险。开展一项专项行动,会同人社、工会等部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深入企业解读有关劳动关系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企业和劳动者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组织一次“法治体检”,组织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深入企业进行一次“法治体检”,帮助企业发现并解决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已为107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


  ——法律服务进千村,推进法治到基层。“绿色通道”开通到村,充分发挥一村一公共法律服务点、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律书屋、一村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平台作用,让人民群众办事不出村。法律服务延伸到村,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每个村(社区)帮助指导村规民约的完善与规范,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乡镇、村(社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到村,针对当前农村生产生活和住建、企业用工等领域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实际,组织人民调解员到村(社区)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集中化解一批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已提供法律咨询3600余人次,法律援助248件,化解矛盾纠纷457件。


  ——法治宣传进万家,法治意识入人心。开展一次“大走访”,结合政法队教育整顿“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深入群众,实地走访调研座谈,全面征求群众对司法行政系统的意见、对法治宣传的建议,及时梳理建立台账,逐条整改逐项落实。讲授一堂法治课,组织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进村入户,针对基层实际和人民群众需求,为人民群众宣讲中央、省、市惠民政策和民法典、《村居管理办法》、赡养权利与义务等常用法律知识。培训一批“明白人”,围绕村(社区)换届后半篇文章、乡村振兴、三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为每个行政村(社区)培训至少2名“法律明白人”。截至目前,已收集群众和企业意见建议66条,讲授法治课48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18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