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能政法
成都市蒲江县传承创新“枫桥经验”的实践与探索
2018-07-26 19:34:24 来源:成都长安网

  一中心  五机制
\r\n
  
\r\n
  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平安蒲江
\r\n
  
\r\n
  蒲江县地处成都西南面,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全县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8元。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蒲江县精准理解郭声琨书记提出的在政法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四个转变”的深刻内涵,聚焦民心民意从物质到精神、从安全到公正、从内在到外在、从眼前到长远、从自我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刻变化,聚力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刻把握县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综治中心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平安需求,探索出了“一中心五机制”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蒲江模式,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
\r\n
  
\r\n
  一、加强党建核心引领,落实平安建设责任
\r\n
  
\r\n
  蒲江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和“大平安”工作理念,把平安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狠抓“关键少数”,配齐配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人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基础、强推进,确保了平安建设责任落地落实。
\r\n
  
\r\n
  二、以综治中心为抓手,做实做细智慧治理
\r\n
  
\r\n
  --规范建设综治中心。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县级民生工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设置了接访室、矛盾调解室、分析研判室、视频监控室、心理咨询室。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村级或建设大屏监控,或建设电视监控,或建设电脑监控,全县共安装LED拼接屏107个、电视机8个、音视频会议系统13套、语音呼叫柱134个,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三级综治中心均整合了网格化、大联动信息系统和雪亮工程监控系统,承担起社会治安、维护稳定、公共安全、民生诉求、综合执法等指挥调度职能,做到了阵地、设备、人员、经费、制度、功能落实。
\r\n
  
\r\n
  --提前完成雪亮工程。坚持全域规划、超前实施、提前应用的思路,2017年底全面完成全县134个村(社区)雪亮工程建设,安装视频监控622个,整合公安天网253个,寄递物流等重点行业监控222个,小区(院落)等重点场所社会视频673个,同步接入综治视联网,县、乡、村和县级部门互通共享,推广视频入户1.2万户、手机APP1786人,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建成以来,接收群众“一键报警”或救助630次,协助公安机关破案32件、提供交通事故线索28件,查找到走失老人、儿童4人,处理设施损毁86件,服务防汛、环境保护、河道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地质灾害防范、森林管护等中心工作指挥调度  100余次,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n
  
\r\n
  --线上线下联动联勤。划小治理单元。全县317个网格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平均年龄34.8岁、学历均在高中以上,健全了网格员工资、社保财政保障机制,并建立了正常增长机制和“七件套”装备更新保障机制。建立“1234”工作法(建强一支队伍、健全两套机制、压实三个责任、拓展四种渠道),网格、职责、队伍、平台、流程、数据“六大”融合基本实现。网格员坚持“望闻问切”工作法,用脚步丈量人生,眼、耳、嘴、心并用,每天走街串巷,进院落、入农户,采信息、查隐患、调纠纷、作宣传,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长效化常态化运行。目前,全县网格员共办理各类事件   万件,实现了“一机在手、平安有我”;加强团队建设。发展业委会成员、门卫保安、综治队员等5494人为二三级网格员,开发应用与“大联动”信息系统自动链接的“平安蒲江”微信,发展平安微粉8400人。制定出台县乡两级平安建设信息线索举报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70万元,坚持“大事大奖、中事中奖、小事小奖”,目前接收群众举报有效信息线索1.69万件,兑现奖励14.67万元。群众的广泛参与,涉吸毒、涉自制土枪、涉传销、涉盗窃等各类治安问题被及时发现和得到处理。
\r\n
  
\r\n
  三、以机制创新为手段,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r\n
  
\r\n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蒲江县深挖历史悠久的“无讼”文化,深化“诉源善治”,2014年在各乡镇组建了由“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老教师、老军人”为成员的“五老调解队”103支,首创了“五老调解”机制,利用人熟、事熟、威望高的优势,积极参与民事纠纷的化解,调处成功率达96.35%;为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县上于2015年投入1000余万元修建了道交联调中心,创新建立“道交联调”机制,将“三大调解”和保险理赔、法院审判职能前移,95.67%的交通事故纠纷实现诉前化解,节省了司法资源;同时,在2017年选聘“民情快手”、“行业骨干”、“法律顾问”共36人组成“人民陪调员”队伍,参与基层现场调解或远程视频“会诊”疑难纠纷,基层调解员能力短板得到补齐。各类矛盾纠纷在最前端和萌芽状态得到化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r\n
  
\r\n
  --干部群众共建共治机制。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蒲江县全面推行“双诺双评”,引导村支两委和党员群众主动围绕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遵纪守法、环境保护、治安巡逻、文明新风等方面作出社会治理承诺,并在村公开栏和群众住房前公示,年底互评承诺兑现情况,群众参与率达80%,年均承诺事项50万余件,兑现率达90%以上,议诺、承诺、践诺、评诺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推动了社会治理理念、能力、成效的根本转变;在散居农村建立“民生信箱”治理模式,坚持实体信箱与网络信箱相结合,深入开展送法律、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通过连心卡、回音壁及时收集处理社情民意,服务群众实现零距离;在传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村落,建立“三自两联”模式,实行家园自建、卫生自治、文明自评、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到大力弘扬;在农民新村中建立起“123+N”长效治理机制,坚持“一会”(业主委员会)牵头,“两长”(党小组长、组团长)带领,“三员”(治保员、调解员、网格员)协同, N个群众和组织联动,推动新村自治制度、秩序管理、环境治理、行为规范、精神文明等共建共治,全县80%以上的新村健全了物管机制,居民主动缴纳物管费成为常态。
\r\n
  
\r\n
  --社会防控专群联动机制。建立“一村一警”警务机制,推行以社区民警为核心、包村民警为支撑,辅警、网格员、综治队员为骨干,楼栋长、单元长、平安志愿者为补充的“1+1+3+N”专群联动模式,大力开展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勤、平安联创、特殊人群联管,社会面防控进一步得到加强;常态化开展“盗抢骗、黄赌毒、黑拐枪”严打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和重点行业监管,全面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以奖代补”政策全面落实,持续巩固“三无院落”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整治,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r\n
  
\r\n
  --群众利益诉求调处机制。为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蒲江县坚持民事民提、民议、民定、民督,建立起“四会治村”机制,村级事务采取征求群众建议,提交村(居)民议事会决策、决定实施项目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实施过程和效果由村(居)民监事会进行监督;小区(院落)的管理全部交由业主委员会负责,物管费收多少、怎么收、怎么用等大事小情全部由业主说了算。同时,全县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县领导每周三定期进信访大厅接待信访群众,镇村干部定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r\n
  
\r\n
  --司法服务保障机制。2017年以来,全面开展“网格陪执”工作,在全县各乡镇选聘网格陪执员162名,将法院判决后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相关信息推送给网格陪执员,发挥网格陪执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及时准确提供被执行人行踪、财产等信息,参与执行案件418件,提供线索执行到位达410余万元,协助达成执行和解123件,化解信访风险案件24件次,执行难问题有效破解;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司法责任制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司法,深化涉案财物管理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针对农村法律服务短板,蒲江县成立由10名法律工作者组成的“90后女子法律服务队”,进村入户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为打官司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进一步拓展了法律援助的内涵和外延。
\r\n
  
\r\n
  四、工作成效
\r\n
  
\r\n
  久久为功的探索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蒲江得到了大力传承和弘扬,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一中心、五机制”成为蒲江县的平安密码。全县矛盾纠纷自2015年的6124件下降至2017年的4300件,2018年上半年仅有1722件;连续多年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民转刑”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每年不足400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1至6月,全县可防性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8%和17.5%,违法犯罪警情下降18.99%;连续多年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无赴省进京集体访和非访;连续多年在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全省前茅,2016年以来连续3次排名全省第2,2017年综合排名全省第1,“平安蒲江”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