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能政法
成都:推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9-04-26 10:03:16 来源:成都日报


  打通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1.PNG\"/

  成都商标受理窗口为市民提供咨询


\"2.png\"/

  

  开展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

  

  严保护

  

  坚定不移地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各类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大保护

  

  整合以往分散在市场监管各个部门中的社会资源,积极协调和联系市级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运用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协调等多种渠道,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

  

  快保护

  

  健全“全域成都”执法网络,积极推进快速维权,实现快速审查、确权、维权的协调联动,提高保护效果。

  

  同保护

  

  对市域内企业和市域外企业、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大众企业和小微企业、对单位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

  

  2017年,成都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成为同时入围的3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和西部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开启了在更高标准、更高维度中的新征程。

  

  在国家、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支持下,我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知识产权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以最新数据为例,2019年1-3月,全市专利授权量12918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75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7件;有效注册商标达41.34万件,展示着成都担起重任、不辱使命。

  

  每年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0日到26日期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今日,以此为契机,关注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与显著成效。

  

  改革创新

  

  科技成果项目就地转化

  

  成都如何让改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确保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不断砥砺奋进、破冰前行?

  

  这场“破冰”行动首先聚焦的是高校这一科技成果“富矿”——深化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职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联盟,大力推广“早分割、早确权、共享制”改革经验,形成协同推进、抱团突破的工作局面,以往“东南飞”的科技成果项目纷纷就地转化。

  

  据不完全统计,西南交大184项科研成果分割确权,吸引投资8.8亿元,成立科技公司20家。四川大学已有近60项技术成果申请确权,作价入股创办的企业近20家,仅生物医药领域7项成果确权价值就达到3.6亿元。

  

  同一时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国专利代理行业进一步改革试点城市,加大核心业务培训力度,专利代理行业迅速发展。试点以来,新增专利代理服务机构60家,专利代理服务机构累计达到122家。

  

  重心在“质”

  

  由速度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

  

  改革创新的“冲锋号”吹响,“任务书”随即下达:坚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聚焦实施知识产权“三高工程”,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强县行动,促进越来越多的高价值知识产权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具体而言,“三高工程”,即实施高价值创造工程、实施高水平保护工程、实施高效益运用工程。在实施高价值创造工程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把重心放在“质”的提升上,推动知识产权由速度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

  

  给予政策激励。细化落实“成都知识产权十条”,着眼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保护功能,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的全链条,基本构建了适应成都创新发展、体现国内一流水平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打造服务园区。坚持围绕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建立健全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机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供商标服务便利。在市、区(市)县政务机构工商窗口,各区(市)县市场监管所全面推进商标咨询指导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

  

  全面从严保护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科技创新的激励和助推作用不言而喻,实施高水平保护工程,我市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坚持全面从严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雷霆”专项行动紧锣密鼓,以省市县、市县、片区联合执法形式,开展专利执法检查,在第98届、第10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19届成都国际家居工业展览会等大型展会设立专利维权工作站,快速办理展会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拓宽渠道,为创新主体提供便利化、低成本、一站式维权援助服务。深化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中国成都(家居鞋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投入运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提升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服务能力;建成成都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智库。

  

  强化衔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与市博览局共同制定印发《成都市展会专利保护暂行办法》,完善展会执法机制;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完善专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面向实体经济

  

  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坚持面向实体经济,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多渠道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促进知识产权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以搭建载体促运用,2018年12月21日,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揭牌运行,为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和支持。

  

  以创新平台促运用。依托“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创业天府”云孵化体系,促进创新要素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聚集创业企业约2.6万家、科技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688家,“双创”导师852名。

  

  以创新金融促运用。着力打造“政府引导、银企互动、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都模式升级版,初步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以盘活存量促运用。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等围绕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构建高价值专利池或专利组合,促进更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本报记者 王静宇 市市场监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