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能政法
成都社区矫正迈进“智慧”新时代
2019-11-08 10:58:08 来源:四川法治报

\"31.jpg\"

      1.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正在演示“新我”APP的操作流程


\"32.jpg\"

  2.成都市“新我”社区矫正服务平台


  \"33.jpg\"

  3.社区服刑人员随时随地指尖学法

  

  成都市探索建设社区矫正“智慧教育服务”模式

  

  李虹霞 蒋凯 本报记者 曾昌文 赵诗柯文/图

  

  成都市司法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研究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规律,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区矫正质效,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强化社区矫正教育针对性,积极探索新时代社区矫正“智慧教育服务”模式,促进社区服刑人员重塑人生、重新融入社会,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现在,打开手机随时随地就能学习,不需要请假到社区去上课,也不会耽误自己的工作,方便多了。”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镇社区服刑人员刘某通过人脸识别验证打开“新我”APP,向记者展示了里面内容丰富的视频课程,以及在线学习和答题的流程。

  

  按相关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应当参加不少于8小时的社区服务、不少于8小时的学习教育。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学习教育效率低、社区服务单一、矫正实效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8年以来,成都市司法局积极与杭州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股份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以构建“新我”社区矫正在线教育管理云平台为突破口,在青白江区司法局、新津县司法局探索建设新时代成都市社区矫正“智慧教育服务”模式。

  

  ■智慧矫正 让回归更顺利

  

  进入新时代,司法部、司法厅提出了加快推进“智慧矫正”的系列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智慧矫正”是以社区矫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改造,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

  

  今年以来,成都市司法局按照司法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智慧矫正”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司法厅《四川省社区矫正“五年三步走”发展规划》要求,针对成都市社区矫正工作“总量大、增速快、涉面广、风险高”的态势,在打造全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配置电子定位手环、接入“雪亮工程”等基础上,制定《成都市司法局关于积极构建“监管一朵云矫正智能化”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对成都市“智慧矫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深入挖掘基层对“智慧矫正”应用需求,积极引进各类学习资源和社区服务项目,开发成都市“新我”社区矫正云平台和移动APP,建立“智慧教育服务”管理评估体系,设计个性化社区服务菜单。“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与教育,不仅要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还要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推进“智慧教育服务”模式,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转换身份定位,达到“去标签化”的效果。

  

  ■ 在线教育 让学习更高效

  

  “在线教育让时间安排更自由,社区服刑人员也能确确实实地学到有用的东西,为我们提供了管理的新方式,减轻了工作负担。”对于“智慧教育服务”模式带来的变化,青白江区大同镇司法所工作人员这样评价。

  

  传统的社区矫正学习教育工作,是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集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上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现在,工作人员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看到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预测、评估和分析。

  

  这是“新我”社区矫正云平台从内容上、形式上、管理上带来的创新和突破。该平台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主抓社区矫正“8小时”教育学习,整合社区矫正各类资源,优化社区矫正业务流程。“新我”社区矫正在线教育管理云平台主要分为PC平台和手机APP两大端口运行,通过“六新”社区矫正学习教育体系,将党性时政教育、认罪悔罪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重建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资源作优化配置,以学分管理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每人每月8小时教育学习标准。同时,该平台还提供了定位监管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管理技术,对社区服刑人员可进行定位轨迹数据记录,实现了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可量化、可跟踪、可考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能通过该平台“边学边考、限时完成”,及时提升业务技能水平,补充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知识信息。

  

  青白江区大同镇的社区服刑人员周某是这一创新突破的受益者。因患有风湿和痛风,周某行动不便,以往出门参加线下学习是他最头痛的事情之一。而现在,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他在家就能接受教育。“看视频上课非常直观,还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学起来更有积极性了。”周某感慨地说。

  

  ■“菜单”模式 让社区服务更灵活

  

  10月17日,高某等12名新津县花源镇社区服刑人员主动报名参加了一场法治宣传讲座。社区服刑人员的志愿服务解决了村(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积极有序的服务也让法治宣传的效果大大增加。“打开APP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社区服务,我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报名,不仅完成了社区服务的义务,还从讲座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高某告诉记者。

  

  这是成都市司法局探索“菜单式”社区服务模式的缩影之一。据了解,成都市司法局在构建“新我”社区矫正在线教育管理云平台基础上,以社区矫正社区服务要求和社区服刑人员个人特长为出发点,拓展出“菜单式”社区服务模式。“菜单式”社区服务通过云平台以及移动APP,面向社会开放,对有资质的服务创办单位开放独立的社区服务管理账号,可以进行服务创建、人员设定、线上考勤、服务评价以及统计汇总等全流程的线上操作。社区服刑人员可以根据社区服务网点提供的社区服务类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社区服务内容和时间,通过APP进行报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云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服务时长、培训技能、爱心奉献、组织评价和个人荣誉等评价维度进行考核管理。

  

  新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先的社区服务时间由村(社区)确定,社区服刑人员只能被动接受,对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不便。现在,社区服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技能、爱好灵活选择合适的社区服务活动,给了他们更大的选择权,也更有利于其融入社区。”

  

  ■ 人机结合 让教育服务更具实效

  

  “有些地方的社区服刑人员有六七十人,但对应的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往往只有三至四名,人手不足的情况比较突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基层司法所工作内容繁杂、工作人员负担重的现状,“新我”社区矫正在线教育管理云平台的建成,大幅度提升了工作实效。

  

  通过该平台,社区矫正学习教育工作由“人工”部署向“智慧”部署转变,由多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向“人机结合”转变,由零散布置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计划向“智能”推送学习课程和社区服务需求“菜单”转变,实现了利用较少时间成本便能完成本地本月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工作,及时在线管理考核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的目标。

  

  在学习实效层面,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由资源分布不均向资源共享平衡转变,由线下“填鸭式”学习教育向“线上+线下”自主管理转变,由过去单一固定的教育内容向现在的多需求多类型教育转变,由人为组织考试向“点对点”在线移动考核转变,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均能按照云平台要求,灵活安排学习教育进度,自主完成学习教育任务。

  

  此外,社区服务模式由过去单一的村(社区)考核认证向由第三方社区服务网点考核认证转变,由过去完成单一社区服务安排向满足多元社区服务需求转变,发挥社区服刑人员主观能动性,展示自身特长,纠正错误思想和行为,达到自我救赎、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