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又一年、牢记使命再出发丨彭州篇
2022-02-09 18:35:51 来源:彭州市党委政法委

彭州市以丹景山镇为试点,紧扣川西地区乡村聚落形态特征,聚焦街区、小区、林盘(院落)三类治理基本单元,以创新构建“三共”委员会体系、健全“一体化”治理服务机制、营造发展治理融合场景为路径,有序推进公园社区建设,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构建共建共治共营体系

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从普通党员、热心群众中推选能人建立共建、共治、共营“三共”委员会,以事聚人、聚人成事。

一是健全共建委员会体系,构建利益联结体。搭建“坝坝会”“堂屋说事”等民主协商平台,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规划设计、施工比选、物资采购、质量监督全过程,完成花村街、岳家林盘等多个“细胞”改造提升,催生出丹溪小筑、丹景·务观等一批“家门口经济”业态。

二是健全共治委员会体系,构建治理共同体。健全村规民约体系,因地制宜设立修枝剪叶的“花司令”、水体保洁的“水司令”、规范出摊占道的“红袖套”和卫生维护的志愿者等,破除治理主体不明确、管护缺失等顽疾。

三是健全共营委员会体系,构建发展聚合体。带领群众抱团发展,培育壮大夜间经济、绿道经济、集体经济,成功引进四季果园、开元剧场、共享厨房、萤光竹海等主题业态入驻,吸引近百家商铺加入,带动1100余户村(居)民就业增收。

 

高线底线双向促进,健全一体化治理服务机制

探索将社区发展治理“高线”和社会综合治理“底线”衔接融合,打造镇级“一体化”治理服务中心。

一是整合人员力量,推进一支队伍统管。整合规自、环保、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力量,实现审批服务执法一体化,统筹社区民警、驻村律师、“两代表一委员”、红袖套等力量组建600余人的基层治理队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二是延伸治理触角,推进一张网格统揽。探索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等工作统一纳入网格管理,打造29个全要素网格,靶向对接群众需求,实现便民服务、就业保障等21项业务“一站式”办理,办理时间提速20%,满意度同比增长10%。推动“天网+雪亮+慧眼”三网融合,布设探头1300余个,消除治安死角、治理盲区。

三是强化系统融合,推进一个平台统调。集成20个部门网络办公系统,搭建镇级“一体化”智慧治理平台,汇集社智在线、应急预警、指挥调度、群众诉求办理等功能,实行统一受理、闭环管理、联动调度。强化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首批具有川西特色、贴近群众的主题堂屋10个。

四是健全管理体系,推进一套机制统筹。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和“派单”工作机制,实现镇、村(社区)、小区三级联动,健全发现解决问题隐患和受理办理群众诉求相结合的“双向联动”工作机制,调处解决项目促建、综治维稳等领域问题隐患1000余件。

 

发展治理一体推进,塑造高品质公园社区

将多元场景作为发展治理融合的空间载体,推动有条件的街区、小区、林盘(院落)在场景营造中注入地域特色、生活情感等元素,筑牢高品质公园社区建设基础。

一是营造公园社区场景激发生态潜能。依托绿道蓝网和产业布局,系统打造滨河绿道、“口袋”绿地等开敞空间,差异化营建关口“花街”、丹景“花山”等社区美空间。发挥镇级集体经济平台公司孵化功能,培育提升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打造出“童话火车乐园”“开元剧场”等网红打卡地,客流量同比增长20%。

二是优化产业场景布局提升治理效能。通过“政府支持+村民自筹+社区保障”等方式,鼓励村(居)民参与特色院落、主题民宿等打造,营建滨河绿道、口袋公园等美空间,培育九陇水街、牡丹文创等产业聚落23个。

三是培育文态场景转化释放发展动能。与四川大学开展校地共建,成立乡村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深挖活用丹景山“山、水、风、田、花、堰、茶、禅”八大优势资源,组建乡村规划师、非遗传承人等120余人的人才联盟,培育九陇水街、小火车文化记忆公园、孵化老站书吧等文创业态,推动文态价值转化。